近日,我院本科生朱晨阳和何汶钰作为共同一作,在第四届“EAI多媒体技术和强化学习”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Deep Factiruzed Multi-view Hashing for Image Retrieval》,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规模图像检索的高效多视图哈希学习算法,该算法解决了当前单一视图哈希学习算法无法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多视图数据的问题。该篇论文被会议评为“BEST PAPER AWORD”,其指导教师为张正副教授。
该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权重的深度矩阵分解策略,构建了一个能够高效地抽取大规模多视图数据主要成分的一致性表征空间,同时基于语义回归二值表达的知识对齐,实现了灵活语义编码与多视图视觉特征的联合学习。大量的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大规模多视图数据上取得了优异的检索性能,同时很好地平衡了检索精度与学习效率。
EAI多媒体技术和强化学习会议(EAI ICMTEL 2022)旨在报告和讨论多媒体技术和强化学习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前景,本次会议不仅关注与人类教育相关的学习,还关注与机器学习相关的方法和最新技术。组织方邀请了8位IEEE Fellow, 2位ACM Fellow, 3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以及6位国际期刊主编组织此次会议,并最近在英国莱斯特大学郡成功举办。
朱晨阳为我院2020级大二学生。何汶钰为我院2018级大四学生,此外,何汶钰还发表了一篇CCF B类期刊论文,现已被推荐到我院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位本科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科研和生活情况。
朱晨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创造并应用自己的Idea,是朱晨阳入门科研的起因,正如他自己的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不断求索、追求精进的他来说,这也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本科阶段做科研是一件既有挑战又有难度的事情。对于朱晨阳来说,第一个难度是对语言和词汇的高要求。科研文献基本上都是英文撰写,其中不乏陌生的专有名词,一些文献遣词造句的方式也与日常不大相同,即使借助翻译软件往往也是一知半解。第二个难度是对扎实数学功底的需要。科技文献中少不了数学公式推导,难度超过本科生数学学习内容,比如矩阵论、凸优化等数学知识,这些都需要艰苦的自主学习。第三个难度是对代码技术的考验。计算机科研离不开编程,最终落脚点也是编程,对于大学才接触编程的他,短短2年的编程经验还不够应付文献中复杂数学推导的程序复现,这就需要他尽可能地利用空余时间去不断研究和实践。第四个难度是平衡学业和科研的时间分配。科研既费精力也费时间,需要有耐下心来坐冷板凳的决心,同时还不能耽误日渐繁重的专业课学习。
“张正老师在这篇论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晨阳介绍,虽然这篇论文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和何汶珏学姐在做,但是张老师在科研内容与学术道德等全方面都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贯穿始终。这份宝贵的经历对朱晨阳来说至关重要,甚至超过了论文发表本身。朱晨阳介绍,在遇到困难时导师和学长们的指点有很大作用,能帮助自己少走弯路,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静下心来认真钻研,多思考,多实践。
朱晨阳业余时间喜欢电影和运动,天气合适时他会跑步或者游泳,每隔一个月看一部电影。这些兴趣爱好给他带来了健康的身体和理性的思维。
导师张正寄语:“自信和勤奋早晚能够成就你。”
何汶珏:“慢慢来,厚积薄发”
何汶珏介绍做科研的契机,“因为一些机会接触到了做科研,发现能从中获得快乐,当然也有不那么开心的时候,但还是开心更多,所以我希望能继续做科研。”
万事开头难,需要勇敢的大胆尝试。作为较晚接触科研的推免生,何汶珏开始时有些害怕,迈不出第一步。在开始着手科研时,又遇到了困难——科研工作与上课写作业不一样,因为它可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且需要学习很多知识、流程等新内容,入门者往往容易“发懵”。“我觉得科研入门是一个挺漫长的过程,不是我做出来了一些实验就说明我入门了,它可能还包括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想法等等。” 何汶珏建议有想法的同学找机会大胆尝试,科学研究工作并没有那么恐怖。
科研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树立信心多琢磨,以及向导师和学长请教。当何汶珏遇到科研困境时,导师张正一直承担着循循善诱的引路人职责,耐心讲解并给予鼓励,而学长们的寥寥数语也常常会点醒她,“导师和学长的指点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多琢磨,遇到困难时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要因为一些困难去否定自己整体的努力,这样渐渐培养起对专业方面的信心。”
何汶珏性格安静,她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闲暇之余喜欢读书听歌。“首先是快乐。听到喜欢的歌或者看到喜欢的歌手的演出还是会很开心的。此外还有激励,比如今年冬奥会中俄罗斯的几位花样滑冰女单选手都是比我年纪还小的妹妹,她们的坚强、清醒、冷静和强大都让我很佩服。”业余时间的爱好给何汶珏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帮助她更加热爱生活,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